這座新航廈將年旅客接待量擴增至 1,060 萬人次,並提供與城市多元交通系統無縫銜接的便捷體驗。設計團隊以深刻的文化認同作為設計核心,將傳統元素、創新建築語言與環境永續理念融會貫通,成功於國際競圖中脫穎而出,為首都維爾紐斯描繪一座融合歷史脈絡與未來視野的國門建築。
整體設計靈感源自立陶宛傳統稻草吊飾 Sodai,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幾何裝飾藝術。這種以稻草編織的吊飾以三角形為基本元素,象徵幸福,設計團隊將其轉譯為現代建築語彙。航廈屋頂以當地木材打造,結構線條如摺紙般折疊起伏,形成優雅而有力的弧面結構。菱形與三角形天窗錯落嵌於木穹頂中,引入自然光線,隨時間變化在地面與牆面投射斑斕光影,創造出猶如置身傳統 Sodai 藝術之中的沉浸式體驗。
秉持對環境永續的高度承諾,新航廈全案設計朝向建築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( BREEAM )「卓越級」綠建築認證邁進。建築採取被動式節能思維,融合夏季遮陽、冬季保溫機能,搭配雙層高效玻璃帷幕、自然通風系統與智慧能源管理,可依據日夜溫差與客流變化自動調節室內能源消耗。屋頂鋪設 13,000 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,搭配雨水收集與中水循環系統,支持航廈自給自足的綠能營運。外立面採用大面積透光玻璃,使建築內外視覺通透,並消弭空間邊界,讓旅客在入境過程中感受到無縫且直覺的引導節奏。
這座建築「既富創新精神,又根植於當地文化」,不僅是機場擴容的工程實踐,更是一項關於文化信仰、建築精神與永續未來的宣言。作為首都都市發展願景的核心建設,維爾紐斯機場新入境航廈預示著立陶宛未來將更積極擁抱世界,同時以自信的姿態展現自身文化的厚度與深度,為波羅的海三國打開通往國際的全新門戶。